甚麼是骨關節炎 - 應如何處理
關節炎是指關節發炎,關節炎有超過100種類型,而最常見的類型稱為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 - 退化性關節疾病
骨關節炎是從身體骨骼之間的關節出現破裂或退化開始。這種柔軟組織亦稱為軟骨組織,在骨骼之間的一層柔韌、有彈性的組織,有防止骨骼互相摩擦的功效。軟骨組織就像任何其他避震器一樣,隨著年齡增長及關節勞損而變薄,漸漸削弱了其保護性的緩衝能力。
骨關節炎可以:
- 影響許多關節,例如手、膝、髖和脊椎
- 隨著時間流逝,可導致軟骨組織脫離骨骼,骨頭開始相互磨擦至瘀傷或受損,因而導致持續的疼痛
- 引起關節疼痛和僵硬,在休息或不活動關節一段時間後,這些症狀可能會變得更差
- 限制關節運動和靈活性,因為受影響的關節不能輕易彎曲或完整活動
- 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慢性疼痛和嚴重殘疾,並可能影響正常日常活動如散步、行樓梯或開啓瓶蓋。

骨關節炎的風險因素
骨關節炎主要與年齡有關,患者通常為四十歲以上人士或長者。骨關節炎較常在女性身上出現,而且較為嚴重,主要患處為膝蓋及手部。
預防骨關節炎不太可行,因為許多因素都促成骨關節炎的發展:
- 關節受傷可能會增加將來發生骨關節炎的風險(例如,網球手)。小心不要過度勞累受損或疼痛的關節,並盡量避免重複或過度進行關節運動。
- 體形超重或肥胖可導致骨關節炎的發展。過重會對關節造成額外的壓力,尤其是膝蓋和臀部,並可能導致膝蓋或背部疼痛。
- 輕度至中度骨關節炎的治療選擇包括以非處方止痛藥紓緩和熱療以減輕疼痛。世界醫療指引一致推薦撲熱息痛 ( Paracetamol) 為紓緩骨關節炎的首選止痛藥。
- 物理治療包括關節強化運動,保持活躍、減肥及保持積極態度等,也有助治療骨關節炎。